宝宝有小情绪了,但是宝宝不说脏话


在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的很多家长反馈,发现自家宝贝偶尔会蹦出来一两句粗口,有的小朋友在不高兴的时候甚至能脏话连篇。对于这样的情形,极个别家长选择哈哈一笑,放任不管,大部分的家长则会对孩子加以训斥,反应激烈。那么,当小朋友说脏话的时候,家长是该强硬纠正,还是一笑而过呢?
“出口成脏”显然是个大问题,爱说脏话的孩子容易被贴上粗鲁、没家教的标签,还会被同龄人孤立——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爱说脏话的“粗鲁”小朋友一起玩。脏话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拿性和生殖器来做文章,这样的脏话对说的孩子和听的孩子的心理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和伤害。由于中国家庭一直处在传统道德思想的保护伞下,导致孩子们对这类脏话的袭击毫无免疫力!
为什么小朋友会选择骂脏话的表达方式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小孩子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观察到TA身边的长辈用骂人的方式来震慑他人或发泄情绪,当TA认识到这种骂人的方式可以满足震慑和发泄情绪的需要时,TA便会心安理得得采取这样的行为策略——父母/长辈都这样做,我当然也可以。
那么爸爸妈妈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1.家长约束自身,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标准;
父母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尽量不用骂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还可以采用约法三章的形式和孩子互相监督,例如父母犯了这个错误就要跟孩子道歉并给孩子买一件小礼物,孩子犯了一个月内就不能买新玩具等等。这样孩子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不骂人的觉悟。
2.家长不要反应过激,对孩子说出这些语言做冷处理;
骂人的语言会刺激父母的互动反应,因此在孩子说脏话时,家长不要一味地训斥孩子——不去想大象,脑中的第一个印象就会是大象,所以强硬地禁止孩子说脏话反而是一种强化。而要等孩子说完以后语气平和地跟孩子说:你骂人了,我们就不说话半个小时。这样孩子既明白家长不喜欢自己骂人的行为,也明白骂人是不好的行为,是得不到关注的。
3.主动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互动方式;
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教育宝贝们:友善地和大家相处,大家都愿意和你做朋友,而喜欢说脏话会把朋友推的远远的。
4.教会孩子选择其他词语表达情绪,注意疏导孩子的情绪;
骂人一般都是情绪的宣泄,让人感到畅快,而骂人的语言也往往简洁有力,如果孩子对这些简洁有力的词语感兴趣,不妨找些好词练练,在进行词语练习时有意识地和孩子建立互动反应,让TA明白当TA说这些词语时,你会给TA积极的反馈。
总之,教育小朋友是个漫长而坎坷的过程,只要爸爸妈妈们愿意引导宝宝们去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那么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家长们不要总觉得宝宝还小,很多东西学不会,很多我们认为宝宝不具备某些能力的时候,可能只是问题的打开方式不合TA们的胃口罢了。【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