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科普指南 >查看详情

前沿分享丨从几岁开始,孩子就能分辨ba和pa?「汉语塞音和声调的范畴化感知」读这一篇就够了!

来源:北大医疗脑健康官网     
2021年09月22日
1332

  作者 / 李朝阳

  编辑 / 教研院

李朝阳

  我们今天来分享一篇关于汉语塞音声调的范畴化感知的文章,在正式分享之前,我们得先知道一些基础概念。

  01 塞音

  发音的时候气流完全受阻,然后气流突然冲出,这种发音方法叫做塞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bpdtgk是塞音。在这篇文章中,整个实验使用了普通话中的ba和pa作为实验材料。

  02 声调

  这个比较简单,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这个实验就采用了一声到二声的实验材料。

  03 范畴化

  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大的方面来说,比如为什么我们能知道哪个是狗,哪个是猫呢?我们对这些概念的形成是怎么知道的呢?有的研究会做视觉的范畴化,颜色是我们的眼和大脑对所能认识的对光里面不同波长的波给出的感觉,那我们怎么感知这个是绿色?这个是黄色呢?甚至绿色和黄色之间的颜色我们会定义成黄绿色,那黄绿色又是怎么定义出来的呢?

黄绿色

  反过来看我们的语言,大脑又是怎么感知得到哪个声音是一声,哪个声音是二声呢?哪个声音是ba,哪个声音又是pa呢?那这个区别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其实类似这样的研究七十年前就有人在做,那现在我们就来正式进入文章的分享,来看看普通话在最最简单的bp和最最简单的一声二声上面的表现吧

  PART.01 实验材料有哪些?

  现在来看实验材料:先看声调的材料,我们说的四个声调平上去入也可以用praat表示,比如下面的蓝色的线可以看作是四个声调的情况:

情况

  理想情况下的一声和二声分别是55和35的调值,实验中是这样处理的:

处理

  也就是去合成了七个不一样的声调,分别作为刺激。

  下面是声母bp的实验材料:

  ba八和pa趴调整嗓音启动时间(voice onset time VOT)后的图如下:

嗓音启动时间

  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嗓音启动时间VOT,普通话中b和p都是清塞音,但是区别在于p需要送气,也就是说需要更多的气流之后,才声带震动发出后面的声音a,这样就会发现p的VOT要比b的长一些,到底有多长,一般在五十毫秒左右,而b基本上是在个位数,这里放一个ba和pa的图,其中第一个是ba的声音,画红的竖线旁边的灰色的竖线为冲直条,有冲直条表示声音瞬间冲出来,而黄色圈圈的时间就是在发a之前的嗓音启动时间VOT。

时间VOT

  PART.02 实验内容是怎样的?

  这样子我们再来看实验中的内容,就知道实验修改了VOT的时间,从0毫秒到90毫秒,分成了10个刺激。

  现在材料有了,大人听很容易选择播放的声音是哪一个,但怎么给小朋友们听呢?

  3、4岁的小朋友还不知道一声、二声的概念,然后实验者就用了小汽车在路上的照片,一声是小汽车横着走,二声是小汽车往上爬。

  对于ba和pa,小朋友就看一个是数字8,一个是小朋友在地上趴着的照片。对于听到的两个声音一样不一样,小朋友们需要指出来是笑脸还是哭脸。非常可爱,小朋友们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了练习,来保证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PART.03 那研究者得到了什么结果呢?

  首先是声调的结果:

声调的结果

  还记得我们前面有七个不同的声调刺激嘛(figure 1),第一个是一个很平的140赫兹的声音,不管是4岁、5岁、6岁还是成人,几乎都是百分百的确认为一声,而对于第七个刺激,从80赫兹到140赫兹的声音,又几乎所有人都确定是二声,但是对于中间的呢,就很有意思的几乎都是一个x形状。对于2、3、5、6来说,越大越容易二分化,要么是一声,要么是二声,但是对于4这个中间状态的声音,就会很难抉择。

  那再来看塞音ba、pa的结果:

ba、pa的结果

  有没有觉得很像,也是一个个的x,但是更偏向左边,小朋友们对于1、2、6、7、8、9、10这几个刺激都几乎是坚定不移的要么ba要么pa,但是中间状态的3、4就会很难判断,也就是当VOT的时间在30毫秒40毫秒的时候,会比较难判断是ba还是pa。那现在问题来了,到底4-6岁对于声调和塞音的感知有没有年龄的差异呢?

  研究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这些小朋友身上,即使只是4岁的小孩,也有类似成人的对声调的范畴化感知,而原来的研究以为是要到6岁8岁才有这种能力。但是虽然6岁的小朋友能够出现这种类似成人的结果,但是依然还没有达到成人的结果,也就是说从4岁开始,小朋友们就在不断的学习这种能力,感知系统在不断成熟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声调的感知比塞音的感知发展要早,并归因于记忆力的学习

  这怎么解释呢?原来是小朋友从出生到现在接受到的声调非常非常多,对于声调的类型的信息已经在长期记忆里了,而对于塞音来说,接受的塞音信息还没有那么多,对于塞音的分类大脑记忆的通道暂时还不如声调,所以塞音的发展要比声调晚一些。

  文章也用了其他原因来解释这个现象,比如对于实验材料的熟悉度不同,一声二声实验采用的音节是yi,而yi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音节,也可以代表很多含义,比如一、衣、医,姨,但是另一个实验材料ba、pa的音节可能没有那么常见等等。

  PART.04 那文章分析完了,有什么用吗?

  一个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也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解释声调和塞音的发展不同,也有可能是大脑的问题,一般来说声调的优势半脑在右脑,而对音的处理的优势半脑在左脑,是不是这方面的原因呢?

  再发散到之后可能的研究,比如说那这种能力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是比4岁还要小多少呢?那如果是一些老人呢?有的脑中风的老人,话说不好是最开始的范畴化感知能力的下降吗?那如果是盲人呢?范畴化感知是不是会更好一些?而如果是听力障碍人群范畴化感知是不是会更差一些呢?这样的假设就变成了听障儿童说话说不好的另一个基础原因在于对于事物最开始的感知能力不好,当然结果也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需要研究来证明。

证明

  另外一个从临床的角度来看,我只用文章结论的话,声调比塞音的发展要早。如果是有语音障碍的小朋友,极大可能出现的问题其实并不在声调上。如果声调有问题的话,可能的原因可能是言语失用、自闭症、听力障碍等等,这样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儿童语音障碍的小朋友。

  另外对于塞音甚至是其他声音的教学中,不能模糊教学,不能介于中间的状态,发什么音就是什么音,就用日常的说普通话的方式就可以,也没有必要特意的去夸大某一特征。

  希望这篇文章大家看的开心

  最后是我们的参考文献,如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阅读~

  Ma J, Zhu J, Yang Y and Chen F (2021) The Development of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Segments and Suprasegments in Mandarin-Speaking Preschoolers. Front. Psychol.12:693366. doi: 10.3389/fpsyg.2021.693366

0

精选活动

阅读排行

科普指南

成长热线 HOT LINE

400-081-2698

北京北大医疗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Address: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25号

Tel:400-081-2698

Email:jiangchundi.njk@jtmail.founder.com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地址
微信公众号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