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直观易上手的功能行为评估——ABC叙事记录(直接观察法)


作者 / 吴丹丹
编辑 / 教研院
我们都知道医生看病,是需要先对病人进行诊断后,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比如:根据诊断出的症状对症下药。那我们要进行问题行为干预也是同样的道理。功能行为评估(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FBA)就是对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系统的探究。
同时在找出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基础之上,也会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我们今天要重点聊的主题就是功能行为评估中的一种评估方式“描述型功能行为评估之ABC叙事记录”。
➤什么是描述型功能行为评估?
描述型功能行为评估(descriptivefunctionalbehaviorassessment)包含直接观察行为。与功能分析(FA)不同的是,行为的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情境条件中进行的。因此,描述型评估并没有以系统性程序来安排观察与问题行为相关的事件。描述型功能评估主要应用于问题行为分析的初期阶段;Bijou、Peterson和Ault(1968)最先描述一种客观定义、观察和记录行为与环境事件之间关联的方法。此方法随后被用来找出和目标行为可能相关的事件。目标行为有高相关的事件可能可以提供一些对行为功能的假设。描述型行为功能评估有三种不同的描述型分析方法:ABC叙事记录(直接观察法)、ABC连续记录和散布图。
➤ABC叙事记录:
ABC叙事记录:直接、持续且重复观察个案在自然情境中的行为(anecdotalobservation,orABCrecording)。叙事记录是观察者直接进入行为发生的自然环境中去观察记录行为。评估者在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和记录行为,同时也记录下行为发生前和发生后环境中的改变。
在ABC中,前事(A)就是行为发生之前的环境事件,会直接引起行为的导火索,与行为的发生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行为(B)就是观察者看到的、听到的被观察者的行为主体的行为或语言,是被观察者正在做的事情。结果(C)被观察者行为之后立即发生的事件,是行为发生后形成的后果。
范例:
ABC记录表范例:
ABC叙事记录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进行ABC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点:
1、详细记下个案所做所说的每件事;
2、老师只记录看到或听到的行为,而非去解释行为;
3、记录每个刚发生的短暂连续反应及其之前与之后的事件;
4、记录个案的每个行为事件的持续长度,记下每个行为事件开始与结束的时间;
5、在进入到自然环境中去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时,观察者应尽可能保持自然,不去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与活动;
6、要持续观察多天以便减低个案对有新的他人(观察者)在观看的新奇感;
ABC叙事记录的作用
ABC记录可以提供与问题行为有固定联系的前事和结果的客观信息,但是它不能证明功能关系的存在。它只能够根据观察收集来的数据,对问题行为的功能进行假设,能够找出引发问题行为的触发事件。如果ABC记录得来的信息与间接评估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话,那这个行为功能的假设是令人信服的,足以作为制定此问题行为有效干预方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