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融入普校,6岁再次被诊断,孩子康复路上我最想分享踩过的坑
先给大家介绍最近遇到的一个案例:
小豪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时候,已经3岁了,主要是认知差、无语言。小豪妈妈把他送到机构进行干预,10个月后,孩子的语言逐渐出来了,能够做一些日常的回答,能够提要求,自理能力也还不错。
妈妈觉得孩子语言都出来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觉得孩子可能只是发育迟缓而已,便从机构退了出来,送到了正常幼儿园。平时在家里,也没有再做过多的干预,就当正常孩子养育。
直到小豪6岁的时候,妈妈发现小豪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10以内加减法还是不会;孩子进入大班时候,根本坐不住。再次带孩子去医院时,医生诊断,还是孤独症。
小豪妈妈来到北大医疗脑健康时,我们再次让妈妈回忆,“小豪在幼儿园的社交情况如何”、“老师一般的反馈是什么”时,小豪妈妈回答:“社交一般,注意力比较分散。但之前一直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都这样么?”
其实小豪妈妈的疑惑,也是很多孤独症家长正面对的难题。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