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父母学堂 >查看详情

家庭智能干预老师嗨小保,居家干预两个月的效果如何?看看这位全职妈妈怎么说…

来源:北大医疗脑健康官网     
2021年08月03日
502

  科比说: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

  “我见过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医院儿科急诊室的样子。”这句话来自一位母亲的口述,也道出了许多爸妈的心声。面对患病的孩子,他人的指责,亲人的不解…自闭症孩子的父母要面临的太多,也有太多积攒的辛酸与无奈。

  从孩子确诊之初的迷茫,到用嗨小保进行家庭干预至如今,这位母亲有太多想说的话。

  被忽视的意外

  "孩子变成这个样子,我不难过啊?!”面对着婆婆的指责,王琦(为保护家长隐私,这里采用化名)怒吼着。

  王琦远嫁而来,父母不在身边,对于身在异地的远嫁妈妈王琦来说,孩子成为了她全部的生活寄托。为了孩子的未来,她更是做好了一切规划。然而2岁多时,早教班老师的一通电话打破了眼前的这场宁静。

  “你家孩子不听要求,玩游戏也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拉手、不传递互动玩具。要不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下?”老师说完,电话另一头的王琦立马就惊了!

  她仔细回想,孩子确实和其他孩子的行为举止有些差别。例如孩子从不正眼看人,也不与外人打招呼,叔叔阿姨都不叫,有时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王琦总以“孩子比较怕生”收尾。此外,孩子还很痴迷看转动的轮子,也痴迷于自动扶梯不断上滚的样子,常常一看就是半小时以上,大人抱她离开也非常不情愿。孩子的种种异样让王琦十分担忧,“说不定大点就好了。”王琦想。

  这样日复一日,拖到孩子3岁多,情况却更加严重了——孩子在幼儿园对老师的一切指令都置若罔闻,动不动就随意起身到处跑。这下王琦才终于下决心: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做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孩子在语言、大运动、精细、社交等各方面的评分都比较低,能力比正常的小朋友差了一大截。

  她打电话把丈夫叫到医院,一见面,丈夫便是一阵劈头盖脸的指责,怪她不会当妈,王琦非常委屈,但同时自责也充斥着她的内心,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早重视孩子的“不寻常”。

  自学干预却更加焦虑

  都说孩子的干预时间要花在刀刃上,王琦一刻都不敢懈怠。在确诊后,她带着孩子分别去两家机构进行干预,语言行为、儿童社交、感觉统合课程,统统没有落下。但时间久了,她发现仅仅依靠机构,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太大了。

  一方面,金钱的支出让她家已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所耗费的通勤成本、时间成本也非常高。

  第三方面,碎片化的时间都浪费了,她也不会教。

她也不会教

  后来王琦在家长群里听说,圈内的家长基本都加入了家庭干预这一环节。接收到这个重要讯息后,王琦开始硬着头皮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机构老师每节课后提出一些建议以及家庭作业,她似懂非懂地认真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但干预了一阵子后,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这种没有方向、没有指导的家庭干预反而让王琦越来越焦虑。

  偶然间,王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视频:一个家长拿着一个小设备为谱娃做干预,跟着视频学,学会了教孩子,并且还能记录数据,以及可以在家评估孩子的成长情况。

  当时王琦就想:「要不我也买来试试吧!毕竟有用没用,试过才知道,况且我自己瞎摸索干预好像也没啥效果。」

  按部就班的家庭干预

按部就班的家庭干预

  就这样,王琦获得了这位家庭智能干预老师——嗨小保。“每天预习第二天的训练项目,哪怕记不住,也可以拿着嗨小保,随看随学跟着视频操作就可以了。”王琦说到。

  配合嗨小保的视频教学,王琦从几个方面着重训练了孩子:

  一、按照物品功能进行分类。训练孩子按照物品功能进行分类的技能时,王琦会按照“嗨小保”上的视频操作,从六张图片开始直到十六张图片一阶一阶地训练。经过大约两周时间持续的练习,孩子基本可以做到自己分类了。

  二、方位介词。在训练孩子认识方位介词方面,王琦会按照“嗨小保”里提供的步骤,在桌面上让孩子执行摆放物品的命令,从近距离开始,然后再逐步向远距离过渡。

  三、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干预。除此以外的时间,在自然环境中提供适合的指令让孩子去完成,也很重要,毕竟孩子总要自己独立生活。比如,孩子每次喝完奶,王琦会下指令让孩子把杯子拿给爸爸,同时要求他对爸爸说“爸爸帮我洗洗杯子”,并要对爸爸说“谢谢”,完成得好马上予以赞扬,完成得不好也会当场予以纠正。

  持续坚持,终有转机

  在坚持用嗨小保干预了两个月后,她看到了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相较之前都有了提高。

  首先是语言方面,孩子由以前只说简单词语到现在可以说出加限定词的句子,比如说我要玩红色的大的公交车,谁玩小的白色的警车,妈妈穿两个红色的拖鞋,爸爸穿两个灰色的拖鞋。

  其次是社交沟通方面,孩子开始会和幼儿园老师打招呼,还会去找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虽然还不知道怎么进一步跟小朋友玩,不能多回合的跟小朋友玩,但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此外在手部精细方面,孩子手上的动作模仿也多了,常用的手势也学会做了,老师反馈说孩子做律动操看两遍就开始跟着学了,不像以前看四五遍才开始有动作。

  在为孩子寻求干预的这一路,王琦经历了太多痛苦与心酸:婆婆的训斥、老公的不理解、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看不到干预效果时的自我怀疑……还好,她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努力中,通过嗨小保找到了转机。

转机

  有人说,孩子一生病,父母就像被扔进炼狱,需要经受重重考验,方可重回人间。更无奈的是,这些考验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家长们只能在一次次尝试中摸索着前行,不敢放弃。

  的确,在对孩子进行干预这件事上,很多父母的努力程度远超想象!在往期的嗨小保体验官活动中,数百位家长整整14天不间断打卡,每日分享,相互答疑,用“嗨小保”进行家庭干预。

  这一份份笔记、一次次打卡,一天天努力,都在为孩子的科学干预助力!

  【嗨小保体验官】家长打卡记录
家长打卡记录

0

精选活动

阅读排行

科普指南

成长热线 HOT LINE

400-081-2698

北京北大医疗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Address: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98号中关村方正大厦5层

Tel:400-081-2698

Email:jiangchundi.njk@jtmail.founder.com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地址
微信公众号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