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热线 HOT LINE 400-081-2698
专业康复,人人可及
广泛发育障碍案例1
来源:北大医疗脑健康官网


广泛发育障碍案例1:霏霏男10个月(为了保护患儿及家长隐私,以下案例中的人物均使用化名。)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推荐内容。
霏霏的妈妈是一位从事儿童早教的儿保科医生,霏霏从出生后就一直由妈妈亲自照料。妈妈每天坚持给霏霏洗澡,做全身按摩,做手指操、腰背脊操,以及上下肢体的运动训练等。1~3个月期间他一直是母乳喂养,每次妈妈给他喂奶的时候,他只是用头往妈妈怀里扎,并不用眼睛看妈妈。2个月以后妈妈发现霏霏学会了翻身,但每次妈妈给霏霏喂奶,叫着霏霏的名字的时候,他好像一点反应也没有。3个月以后,妈妈给霏霏添加辅食时,霏霏表现得很倔强,不肯接受,妈妈也没有办法。由于妈妈担心他吃不饱,又给他添加了国外的高级奶粉。每次给他喝奶时,他从来不用小手去抱奶瓶,就等着大人端奶瓶喂他,妈妈还说他是个小懒虫。在此之间,妈妈也曾问过其他带过孩子的人,人家都说“孩子太小,以后大点就好啦!”妈妈也就没太在意。

等到霏霏3个月的时候,妈妈叫他名字,他的反应仍然很少,也很少看妈妈的脸,爸爸下班回来抱他逗他、亲他,他也笑得很少;叫他名字的时候,他的目光游离,也不看人;抱着他时,他最爱看的就是家里的窗帘和房顶上的灯。即使他早晨醒来躺在床上,还是侧着头安静地看窗帘和房顶上的灯。有时妈妈暂时离开,他也不会哭闹,妈妈回来后他也很少表现出像其他孩子那样看见妈妈回来那么高兴的样子。妈妈一直感觉霏霏的表情变化很少,也曾为此着急,但邻居的妈妈们还夸“霏霏运动好,孩子有早发育和晚发育,哪能都好呢!”妈妈一想也对。
4个月的时候妈妈抱霏霏到户外,邻居奶奶叫霏霏,他也很少看奶奶,别人逗他,他无动于衷,好像不是在叫他,跟他没关系。邻居奶奶还开玩笑,说他这么小就知道不理人,将来长大了一准是当领导的料。4~5个月时,妈妈把霏霏抱到镜子前,他还是没有太多的反应,不看镜子里的自己,也不拍打镜子,但是他仿佛对镜子四周的框子、墙壁的装饰、镜子旁边插座上的小孔表现得很兴奋,在妈妈怀里上下扑腾,身体不停地扭动。妈妈当时还感觉特别奇怪,不停地在镜子面前给霏霏出怪样,弄鬼脸,但霏霏仍旧不看镜子里的妈妈,也不和妈妈互动。
霏霏在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匍匐身体腹部贴着床)往前挪动,而且手部的力量还很大。妈妈把他的双手放在家里面秋千的横杆上,他可以双手紧紧握住横杆,身体摽在空中。
在霏霏七八个月的时候,他去过两次乡下的奶奶家。因为环境改变他不适应,两次都是进门就哭闹,身体不停地往门口方向扭动,示意妈妈要走。当妈妈把他抱到外面的时候,哭声马上就停止了,可再抱回奶奶家时仍是哭闹不止。当时家里人都认为霏霏从小很少出门,家里面也很少有陌生人来,那只是一种认生的表现。爸爸还跟妈妈说:“怎么没反应?这反应多强烈,这么小就知道不是自己的家。他只是不会说,但心里都知道!”
9个月以后,霏霏在小床上就会独自站立,而且特别喜欢看墙上凹凸不平的小洞洞,并喜欢拿手去抠。有时妈妈把霏霏放在家里的地毯上,给他面前放了很多玩具,可霏霏却很少玩,不是翻翻书,就是抠抠地板上的花纹或小缝缝。有时霏霏还很快爬向墙上的插座,用手去抠插座上的小洞洞。妈妈用车推他到户外玩,他坐在车里看到小朋友也好像没看见一样,丝毫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妈妈指着远处的东西给他看,他也不知道顺着大人的手指去看。10个月的时候妈妈仍旧觉得霏霏与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对人的关注太少了,而且对玩具的兴趣也少得可怜。家里那么多的玩具,霏霏只对数字闪卡有极大的兴趣。每次妈妈拿出数字闪卡,霏霏的两眼都好像放光,一动不动地盯着它,非常专注地看。如果给他其他玩具,他有时连看也不看或最多看一眼,眼睛就瞅其他的地方去了。他有时喜欢翻翻书。妈妈一直很担心,霏霏都10个月了,发音却很少,邻居小朋友都会发“妈妈”、“爸爸”、“大大”的双音节词了,可霏霏连无意识的发音都很少。有时跟爸爸一起讨论,爸爸还说男孩子本身就说话晚,劝妈妈别着急,但妈妈每天都在仔细地观察着霏霏的点滴变化,总感觉有些异常。
鉴于霏霏以上表现,妈妈再也坐不住了,带着霏霏找到了有关专业的医生,经过医生的询问和观察,最后给出了“广泛发育障碍”的诊断。
北大医疗脑健康专家点评:
1.在大运动功能和手部动作方面,霏霏的发育情况确实很好,而且早于普通的同龄儿童:霏霏在2个月后学会了翻身;在6个月时可以匍匐往前挪动,而且手部的力量也很大,可以用双手把自己吊在家里面的秋千横杆上;9个月后就会在小床上独自站立。
2.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发育的情况:
(1)视觉和听觉:普通婴儿3个月时,视觉追踪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听到声音转向声源的能力很强了,可霏霏3个月以后对父母、邻居的逗引还都没有反应,照镜子时也没有看镜子或拍打镜子等正常反应;普通婴儿在6~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沿垂直方向转动,而霏霏在9个月时还不能顺着大人手指指向去看东西。
(2)语言发育:7~9个月的普通婴儿咿呀学语很频繁,可以发出简单的双音节词,可霏霏快10个月了,主动发音还很少,甚至连无意识的发音也很少,平时也很少发出简单的单音节词。
(3)情感发育:4~6个月的普通婴儿见到妈妈或熟悉的人会表现出喜悦,对妈妈及抚养人已经开始渐渐出现依恋的情感,会伸手让妈妈抱,可霏霏不和妈妈互动。
3.根据《国际精神障碍与行为问题诊断标准》(第十版)(以下简称ICD-10)做出诊断:
(1)不能恰当地应用眼对眼注视、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来调节社会交往: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主动看人,对成人的逗引无动于衷,面目表情变化明显少于普通同龄儿童。
(2)口语发育延迟:10个月时主动发音还很少,甚至连无意识的发音也很少。
(3)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之中,感兴趣的内容异常:很难尝试和接受新鲜的食物,对窗帘和灯、镜子四周的框子以及旁边插座上的小孔、墙的装饰和上面的小洞洞、闪卡等物品感兴趣。
综上所述,医生给出了“广泛发育障碍”的诊断。
北大医疗脑健康干预方案建议:家长可以给宝宝建立不同月份的日记,比如婴幼儿语言发展和肢体活动发展的具体月份。一般儿童会按照月份的不同有逐渐进步的趋势,如果家长发现一段时间内婴幼儿的语言、习惯、肢体活动方面没有进展反而退步了,应当及时去医疗机构咨询或就诊。
霏霏的妈妈是一位从事儿童早教的儿保科医生,霏霏从出生后就一直由妈妈亲自照料。妈妈每天坚持给霏霏洗澡,做全身按摩,做手指操、腰背脊操,以及上下肢体的运动训练等。1~3个月期间他一直是母乳喂养,每次妈妈给他喂奶的时候,他只是用头往妈妈怀里扎,并不用眼睛看妈妈。2个月以后妈妈发现霏霏学会了翻身,但每次妈妈给霏霏喂奶,叫着霏霏的名字的时候,他好像一点反应也没有。3个月以后,妈妈给霏霏添加辅食时,霏霏表现得很倔强,不肯接受,妈妈也没有办法。由于妈妈担心他吃不饱,又给他添加了国外的高级奶粉。每次给他喝奶时,他从来不用小手去抱奶瓶,就等着大人端奶瓶喂他,妈妈还说他是个小懒虫。在此之间,妈妈也曾问过其他带过孩子的人,人家都说“孩子太小,以后大点就好啦!”妈妈也就没太在意。

等到霏霏3个月的时候,妈妈叫他名字,他的反应仍然很少,也很少看妈妈的脸,爸爸下班回来抱他逗他、亲他,他也笑得很少;叫他名字的时候,他的目光游离,也不看人;抱着他时,他最爱看的就是家里的窗帘和房顶上的灯。即使他早晨醒来躺在床上,还是侧着头安静地看窗帘和房顶上的灯。有时妈妈暂时离开,他也不会哭闹,妈妈回来后他也很少表现出像其他孩子那样看见妈妈回来那么高兴的样子。妈妈一直感觉霏霏的表情变化很少,也曾为此着急,但邻居的妈妈们还夸“霏霏运动好,孩子有早发育和晚发育,哪能都好呢!”妈妈一想也对。
4个月的时候妈妈抱霏霏到户外,邻居奶奶叫霏霏,他也很少看奶奶,别人逗他,他无动于衷,好像不是在叫他,跟他没关系。邻居奶奶还开玩笑,说他这么小就知道不理人,将来长大了一准是当领导的料。4~5个月时,妈妈把霏霏抱到镜子前,他还是没有太多的反应,不看镜子里的自己,也不拍打镜子,但是他仿佛对镜子四周的框子、墙壁的装饰、镜子旁边插座上的小孔表现得很兴奋,在妈妈怀里上下扑腾,身体不停地扭动。妈妈当时还感觉特别奇怪,不停地在镜子面前给霏霏出怪样,弄鬼脸,但霏霏仍旧不看镜子里的妈妈,也不和妈妈互动。
霏霏在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匍匐身体腹部贴着床)往前挪动,而且手部的力量还很大。妈妈把他的双手放在家里面秋千的横杆上,他可以双手紧紧握住横杆,身体摽在空中。
在霏霏七八个月的时候,他去过两次乡下的奶奶家。因为环境改变他不适应,两次都是进门就哭闹,身体不停地往门口方向扭动,示意妈妈要走。当妈妈把他抱到外面的时候,哭声马上就停止了,可再抱回奶奶家时仍是哭闹不止。当时家里人都认为霏霏从小很少出门,家里面也很少有陌生人来,那只是一种认生的表现。爸爸还跟妈妈说:“怎么没反应?这反应多强烈,这么小就知道不是自己的家。他只是不会说,但心里都知道!”
9个月以后,霏霏在小床上就会独自站立,而且特别喜欢看墙上凹凸不平的小洞洞,并喜欢拿手去抠。有时妈妈把霏霏放在家里的地毯上,给他面前放了很多玩具,可霏霏却很少玩,不是翻翻书,就是抠抠地板上的花纹或小缝缝。有时霏霏还很快爬向墙上的插座,用手去抠插座上的小洞洞。妈妈用车推他到户外玩,他坐在车里看到小朋友也好像没看见一样,丝毫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妈妈指着远处的东西给他看,他也不知道顺着大人的手指去看。10个月的时候妈妈仍旧觉得霏霏与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对人的关注太少了,而且对玩具的兴趣也少得可怜。家里那么多的玩具,霏霏只对数字闪卡有极大的兴趣。每次妈妈拿出数字闪卡,霏霏的两眼都好像放光,一动不动地盯着它,非常专注地看。如果给他其他玩具,他有时连看也不看或最多看一眼,眼睛就瞅其他的地方去了。他有时喜欢翻翻书。妈妈一直很担心,霏霏都10个月了,发音却很少,邻居小朋友都会发“妈妈”、“爸爸”、“大大”的双音节词了,可霏霏连无意识的发音都很少。有时跟爸爸一起讨论,爸爸还说男孩子本身就说话晚,劝妈妈别着急,但妈妈每天都在仔细地观察着霏霏的点滴变化,总感觉有些异常。
鉴于霏霏以上表现,妈妈再也坐不住了,带着霏霏找到了有关专业的医生,经过医生的询问和观察,最后给出了“广泛发育障碍”的诊断。
北大医疗脑健康专家点评:
1.在大运动功能和手部动作方面,霏霏的发育情况确实很好,而且早于普通的同龄儿童:霏霏在2个月后学会了翻身;在6个月时可以匍匐往前挪动,而且手部的力量也很大,可以用双手把自己吊在家里面的秋千横杆上;9个月后就会在小床上独自站立。
2.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发育的情况:
(1)视觉和听觉:普通婴儿3个月时,视觉追踪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听到声音转向声源的能力很强了,可霏霏3个月以后对父母、邻居的逗引还都没有反应,照镜子时也没有看镜子或拍打镜子等正常反应;普通婴儿在6~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沿垂直方向转动,而霏霏在9个月时还不能顺着大人手指指向去看东西。
(2)语言发育:7~9个月的普通婴儿咿呀学语很频繁,可以发出简单的双音节词,可霏霏快10个月了,主动发音还很少,甚至连无意识的发音也很少,平时也很少发出简单的单音节词。
(3)情感发育:4~6个月的普通婴儿见到妈妈或熟悉的人会表现出喜悦,对妈妈及抚养人已经开始渐渐出现依恋的情感,会伸手让妈妈抱,可霏霏不和妈妈互动。
3.根据《国际精神障碍与行为问题诊断标准》(第十版)(以下简称ICD-10)做出诊断:
(1)不能恰当地应用眼对眼注视、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来调节社会交往: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主动看人,对成人的逗引无动于衷,面目表情变化明显少于普通同龄儿童。
(2)口语发育延迟:10个月时主动发音还很少,甚至连无意识的发音也很少。
(3)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之中,感兴趣的内容异常:很难尝试和接受新鲜的食物,对窗帘和灯、镜子四周的框子以及旁边插座上的小孔、墙的装饰和上面的小洞洞、闪卡等物品感兴趣。
综上所述,医生给出了“广泛发育障碍”的诊断。
北大医疗脑健康干预方案建议:家长可以给宝宝建立不同月份的日记,比如婴幼儿语言发展和肢体活动发展的具体月份。一般儿童会按照月份的不同有逐渐进步的趋势,如果家长发现一段时间内婴幼儿的语言、习惯、肢体活动方面没有进展反而退步了,应当及时去医疗机构咨询或就诊。
精选活动
-
><
阅读排行
-
1
-
2
- 面对孤独症,我到底需要什么?
- 反应辅助与刺激辅助
- “突变”的童年|语言丧失、情绪崩溃,我的孩子怎么了?
- 生而自闭症,我一样优秀
- 自闭症儿童教育机构
- 10个锻炼自闭症儿童能力的有趣的活动
科普指南
- 一文讲清楚:感觉统合的理论、应用、影响、评估、治疗以及常用训练活动
- 让VB-MAPP告诉你,评估报告如何解读及撰写(超详细步骤)
- 严肃科普 | 7个常见的心理健康误区,你踩雷了吗?
- ADHD上课的7种隐藏表现,90%的老师家长会忽略
- 言语治疗目标到底怎么定?CCC-SLP帮你整理好了,构音、表达、理解、口吃一应俱全!
- 纯干货|这7个构音训练方法,能轻松搞定孩子说话不清楚难题
- 如何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这7个治疗方法建议收藏照着做
- 大运动不能判断感统能力!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的3个特征,提供干预新思路
- 画一个钟,就能测试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含步骤+计分参考)
- 敲打头部、咬手、旋转、舔东西……面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我们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