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热线 HOT LINE 400-081-2698
因专业,而改变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语言发展障碍案例分析
来源:北大医疗脑健康官网



彤彤,2岁8个月,诊断为语言发展障碍,现阶段有简单无意识的发音,语音清晰度等欠缺。近期语言学习目标主要为模仿说大部分的单音及叠音,能主动使用部分单音及叠音提要求,改善其发音的清晰度、音量、音调等。
彤彤和妈妈在游戏教室玩,教室里面增加了几样新玩具,其中有一个小手鼓,可以挂在脖子上用手拍。彤彤拿起手鼓给妈妈,并示意妈妈将手鼓挂起来(她拿起手鼓的带子往妈妈头上戴),妈妈挂起鼓用手拍了拍,她没有太大的反应,妈妈又一边敲一边唱起了扭秧歌的曲调跳起了十字步,看到妈妈这个样子,彤彤开心得跳了起来。妈妈尝试着不拍鼓直接跳舞,彤彤就很着急地拉着妈妈的手示意让妈妈拍鼓。妈妈又开始一边唱一边跳一边拍鼓,正当彤彤看得很开心的时候,妈妈突然停止拍鼓并放慢了唱跳的节奏(引起孩子的注意),彤彤走上前拉着妈妈的手,妈妈示范说“打鼓”,彤彤看了看妈妈,几秒钟后她很小声地说“dagu”(音调偏高),妈妈马上打起了手鼓。彤彤继续开心地欣赏妈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打鼓的样子,妈妈又突然停下来,彤彤迅速走过去,妈妈提示道:“打鼓?”彤彤及时地说“打鼓”(音量尚可),于是妈妈又一边打鼓一边唱跳起来。重复练习了几次之后,妈妈只需要做出“d”的口型,彤彤就可以有及时的语言反应:“打鼓。”最后,彤彤终于可以主动地要求妈妈:“打鼓。”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导师案例解析,综上所述:妈妈提供的机会是非常明确的,彤彤喜欢的是妈妈边打鼓边唱跳的样子,当妈妈停止打鼓时,她主动地将妈妈的手放在鼓上,所以妈妈选择的语言目标是“打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彤彤玩得很开心,妈妈和孩子都“陶醉”在其中。妈妈的节奏也把握得很好,刚开始让孩子有多的机会去体验这个活动带来的乐趣,再逐渐缩短活动停顿的间隔时间,当彤彤能够在口型提示下进行语言反应后,妈妈将彤彤语言练习的频率加大(拍几下停一下),展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个活动开始,妈妈尝试扩展了彤彤的第一个单词,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妈妈尝试用更多活动拓展更多的词,比如:孩子之前学了用“要”表示要求,接下来尝试教导说“我要”;之前玩滑滑梯时教导说“滑”,接下来尝试教导说“滑梯”或“滑滑梯”等。(图片来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