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家孩子总丢三落四是个“马大哈”


为什么我有一个“马大哈”的儿子,相信很多家长都质问过自己。下面以宁宁为案例进行分析分析。
宁宁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一个毛病——总是丢三落四。不是上学前把需要带的东西落在家里了,就是在学校把钥匙、手套等东西丢了。
一天晚上,妈妈特意提醒宁宁:“宁宁,明天要去参加夏令营了,走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带该带的东西呀!”
“好的,妈妈,我知道了。”宁宁嘴上虽然说知道了,可却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一早,他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就去上学了。可是半个小时后,宁宁便气喘吁吁地跑回了家。
“又怎么了,宁宁?”妈妈十分疑惑的问。
“妈妈,我又忘记带水壶了!到学校时,我看到别的同学都拿着水壶才记起来。”
“哎,你这个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的,真是一个马大哈。”妈妈有点无奈地摇摇头,叹息道。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抱怨:“我家孩子太粗心,考试时竟然忘记写名字了。”“我家孩子上学,竟然忘记带书包了,这种马大哈的行为,可怎么办才好呢?”
“丢三落四”有原因“丢三落四”有原因
“丢三落四”的毛病普遍困扰着孩子与父母。面对这个毛病,父母多是反复数落提醒,可是似乎起不到什么效果。
一般来说,“丢三落四”的孩子有这样一些特征: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粗心大意、毛毛躁躁等。有些家长就会担心,那这样的行为是孩子记忆力有问题吗?显然不是,这些丢三落四的孩子用心记忆的时候并不差。那么孩子为什么总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01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其父母不注意对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摆弄玩具,或者边听故事边画画,孩子经常一心二用。长此下去,就成了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孩子做事情时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经心,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
02父母包办代替
当孩子找不到东西的时候,父母的关注总是“非常及时到位”,事事都为孩子想周全,这样一来,孩子就必然“记不清东西放在哪里了”,事事都想不周全,反正父母早就为自己考虑周全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依赖性,什么也不用考虑,进而导致马虎习惯的养成。
03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心理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紧张也是孩子粗心的原因,即大家平时说的“心理素质太差”。比如,在考试中,有些孩子就会因为太紧张而粗心,从而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正确引导,让孩子告别“马大哈”
孩子粗心、马虎、丢三落四的毛病,不但会影响他的生活,还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甚至有可能影响他将来的工作。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细心做事的好习惯。
1、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对于拥有一定行为能力的孩子,父母应当及早开始,逐步减少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比如让孩子养成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的好习惯,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清点财物,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在丢三落四了。
2、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东西摆放要分门别类,工具使用完要放回原处,出门之前要轻点随身物品……类似这样的生活习惯,父母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另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创建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孩子共同维护,习惯了井井有条,孩子就不容易“马大哈”了。
3、 培养孩子的认知和视觉辨别能力
在孩子的幼儿期,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精细和对比训练,比如“找不同”,即在两张相似的图,让孩子把两张图的不同点指出来。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能让孩子关注细节,并一点点提高孩子的认知和视觉辨别能力,从而达到改变粗心的目的。
4、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点错误,父母就简单归结为粗心,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一再地强调孩子马虎粗心,孩子就会真的认为自己粗心。相反,如果父母能及时观察到孩子的细心之处并加以表扬,孩子心理上就会有一种“自己很细心”的心理暗示。同时让孩子看到细心的好处,从而让其产生克服粗心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让孩子自食苦果
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自然后果惩罚法”,让孩子承担自己丢三落四的后果。如果,孩子因丢三落四没有带上课的学习用品,一定不要给他送过去,让他因此吃点苦头。孩子因粗心总是弄丢文具,一定不要立马就给他买新的,让孩子自己去找。如果实在找不到了,就让他用自己的零用钱去买,如果孩子的零用钱不够家长可以先行垫付,然后让孩子用零用钱“分期付款”,再不然,用做家务来抵偿。一旦孩子发现丢三落四的后果是痛苦的,他就会自觉珍惜身边的事物,进而改掉粗心的毛病。
关于孩子丢三落四的问题,只要我们不过于强化,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相信孩子很快会转变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事事都替孩子操心,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有时要故意“事事不管”,才能让孩子调动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只要发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就要多鼓励孩子,这样做下去孩子就会越来越能管好自己,慢慢地,丢三落四的毛病就自然改正了。
精选活动
-
><
阅读排行
-
1
-
2
- 面对孤独症,我到底需要什么?
- 反应辅助与刺激辅助
- “突变”的童年|语言丧失、情绪崩溃,我的孩子怎么了?
- 生而自闭症,我一样优秀
- 自闭症儿童教育机构
- 10个锻炼自闭症儿童能力的有趣的活动
科普指南
- 一文讲清楚:感觉统合的理论、应用、影响、评估、治疗以及常用训练活动
- 让VB-MAPP告诉你,评估报告如何解读及撰写(超详细步骤)
- 严肃科普 | 7个常见的心理健康误区,你踩雷了吗?
- ADHD上课的7种隐藏表现,90%的老师家长会忽略
- 言语治疗目标到底怎么定?CCC-SLP帮你整理好了,构音、表达、理解、口吃一应俱全!
- 纯干货|这7个构音训练方法,能轻松搞定孩子说话不清楚难题
- 如何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这7个治疗方法建议收藏照着做
- 大运动不能判断感统能力!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的3个特征,提供干预新思路
- 画一个钟,就能测试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含步骤+计分参考)
- 敲打头部、咬手、旋转、舔东西……面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我们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