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招帮助孩子迅速安坐,再也不用担心TA无法融入课堂啦


作者 / 吕依璠 编辑 / 教研院
融合课堂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小朋友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班就读”的三十年来,从追求融合的“数量”到追求融合的“质量”,我们的观念也经历了很多转变。
“随班就读”不能仅仅是“随班就坐”,但是,遵守课堂的基本规则,留在课堂上,是融入课堂的第一步。
那么,如果孩子无法在融合课堂上安坐,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呢?
首先,无法在课堂上安坐,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呢?
1). 未经许可,高频地离座;
2). 坐下,但不遵守课堂规则。
❖ 第一种情况,可能包括:
✔ 从座位上站起来
✔ 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 走到其他人的座位上
✔ 走到老师的身边
✔ 走到某个物品附近
……
❖ 第二种情况,可能包括:
✔ 手里玩东西发出响声
✔ 趴在桌子上
✔ 趴在地上
✔ 靠在同学身上
✔ 跟同学讲话
✔ 自言自语
✔ 唱歌
✔ 叫喊
……
如何能够减少上面的行为,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坐呢?
下面是一些对于建立良好安坐有帮助的小策略:
01 ▶未经许可,高频地离座◀
有些孩子长时间持续坐在座位上会很难,他们会经常想要动一动、站一站、走一走,这样的孩子可能会不经过老师的允许,就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还有孩子会编出一些理由,频繁地要求上厕所、拿纸巾、倒水喝……
应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有:
1). 为孩子设定合理的休息时间,允许全体孩子在一段时间后活动一会儿,能够正当地休息;
2). 允许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站到教室后面;
3). 主动给孩子一些离座任务,比如擦黑板、发作业、收作业……
4). 允许孩子在座椅上放置一个软垫/水垫;
5). 介入代币制度强化孩子的持续安坐;
6). 有计划地为安坐状态的孩子提供社会性的表扬;
7). 让孩子自我检核自己的离座频次
02 ▶坐下,但不遵守课堂规则◀
有些孩子能够将自己维持在座位上,但是他们对于课堂的关注并不一定达标。有些孩子可能会摆弄桌子上的各种文具发出声响,有些孩子可能会在座位上自言自语发出声音,还有些孩子可能会做各种事情打扰他的同伴……
应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有:
1). 给孩子划定适合他的座位,可能是老师跟前,可能是一个不打扰别人的位置;
2). 允许孩子闲暇时手里操作一些静音的减压玩具;
3). 允许孩子在座椅上放置一个软垫/水垫;
4). 主动提问孩子,让他回答一些与课堂有关的问题;
5). 主动点名孩子,让他帮助老师进行一些事务;
6). 介入代币制度强化孩子的倾听、关注、正确反应;
7). 有计划地为关注课堂的孩子提供社会性的表扬;
8). 让孩子自我检核课堂上正确回答问题、完成老师的任务、同伴讨论等好行为的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