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幼儿园“被孤立”| 如何帮他建立社交先备技能?


很多家长问:“我家宝贝已经上幼儿园了,可还是没法融入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更不知道怎么样跟小朋友玩耍。有人说他性格太孤僻、太古怪了!但其实他很想跟大家一起玩耍,只是不知道如何建立正确的社交关系……”
那么今天我们会带着这些问题找到在幼儿园里最适合社交的实践活动,以及一些社交的必备技能。
要建立幼儿园社交,我们的小朋友首先需要具备以下四点先备技能。
01同伴提要求
当小朋友的个人技能得到发展之后,我们需要把提要求的技能泛化到同伴之间。比如说他可以向家长提要求,那么在幼儿园也可以向同伴寻求帮助、要求游戏。
但是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可能老师没有办法抓住小朋友的提要求动机,让他能向同伴提要求, 那么我们的家长可以尝试在家里练习这样的技能。
比如找来自己好朋友的孩子,或者是邻居家的孩子,那么我们可以在家里先进行同伴之间的游戏,比如完成拼图,或者是比较简单的类似于“老狼几点了”这类游戏。
建议先从桌面开始进行,比如我们把拼图放在桌子前面,然后把拼板放在一个地方,那么一个小朋友拿着拼图,一个小朋友拿着拼板,提前定好规则。小朋友A要向小朋友B索要拼图,大家一起合作,完成整块图。
当A说“我想要一块苹果拼图”,然后B把拼图给A,A把拼图镶嵌到了拼板上,其实就是完成了第一次的提要求以及小小的两人之间的互动合作。
游戏开头,家长可以去强化我们的A小朋友,夸奖他说“你特别棒,你自己跟小朋友一起主动玩游戏了,自己跟小朋友提要求了,自己向小朋友要物品了”等此类形式。
刚开始做这项任务的时候,每当小朋友向同伴提一次要求,我们就给予强化。之后,当他能向同伴提两次要求了,我们再给予强化,以此类推。可以把我们的代币制度也加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我们除了可以玩拼图以外,还有类似画画(互相要彩笔)、互相搭积木等等比较靠近桌面的游戏,然后我们再慢慢泛化到远距离的游戏,比如说像 “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些游戏也是一种提要求的游戏。
那么我们在做这类型的游戏时,先从近距离的同伴提要求,泛化到远距离的同伴提要求。
02同伴的听者回应
“同伴的听者回应”指的是:当同伴向你提出要求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一个回应,不管这个回应是眼神、语言表达,还是肢体动作。
在练习这个技能时,同样,我们拿刚才的“合作拼拼图”来举例。A小朋友拿着拼图,B小朋友拿着拼板,那么这一次是C小朋友向A小朋友提要求。
Step 1:
A要根据C提出的指令要求,拿相应的拼图给B,这时B会说“我想要一块红色的拼图”,
当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其实A是听到对方的指令了,但他并没有做出反应。
那么这时父母可以辅助问“他刚刚说什么了”,可能小朋友会告诉你“她想要一块红色的拼图”。父母要给他一个全口语的提示,帮助他拿红色的拼图给同伴。
Step 2:
第二次,当B说“我想要一块黄色的拼图”,家长可以给A一个半口语提示 “他要什么”,然后A把黄色的拼图给B。
Step 3:
第三次,当B说“我想要一块蓝色的拼图”,父母可以用手势去指一指,那么A把拼图给B,下次B再提要求的时候, A就可以自发地将拼图拿给对方。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同伴间的听者反应训练。我们的辅助一直在逐步撤销,并且成功了。
03同伴分享
“同伴分享”指的是关注度的分享,包括:吸引他人关注、关注他人。
比如:在一个集体环境中,有一个小朋友说“你看,今天我穿一条红色的裙子”,那么这时我们的孩子就需要关注对方。当我们的小朋友有一些好玩的事情时,他也要主动分享“我这里有……”能成功吸引到同伴的关注。
在家庭中练习这个技能的时候,推荐一个游戏叫做“藏东西”。
在家中,家长可以把小朋友的一样玩具藏起来,那么到底是全部的掩盖,还是掩盖一半,就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去设定。那么这时要告诉孩子游戏规则(你要把这样东西找出来)。
家长可以先示范一遍:家长去找物品,很夸张地说“你看我找到了这辆小汽车”,然后当小朋友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夸奖她“你好棒,你在听我的故事,你看我了,你来跟我分享我的快乐”,用不同的语言或者是不同的形式强化他关注的行为。
游戏还可以反过来,当小朋友找到东西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一个很夸张的回应 “哇塞!我看到你那辆小汽车了,你好棒,你找到了它”,我们需要给到孩子一个差别性的强化。
当小朋友在家中已经可以跟家长玩这类分享关注度的游戏后,我们可以邀请一个小朋友来到家里玩,然后玩类似的游戏去泛化他跟同伴之间的同伴关注以及同伴的关注分享。
04介绍游戏规则
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刚开始家长是需要介绍游戏规则的。当小朋友熟练地进行这个游戏的玩耍技能的时候,我们开始让孩子来讲解规则,尝试让小朋友来组织游戏。
这样的话,当他在幼儿园中有小朋友来邀请她玩,或者是他邀请他人参加自己的游戏的时候,他可以能顺利的讲出简单的游戏规则来组织游戏。
以上列举的游戏只是一些例子,我们的小朋友需要大量的包含技能练习的游戏!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深入的泛化。
刚开始练习这四个技能的时候,可能我们的小朋友的动机不是很强,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代币制的规则,需要家长跟小朋友自己根据家庭的条件去协定。
精选活动
-
><
阅读排行
-
1
-
2
- 面对孤独症,我到底需要什么?
- 反应辅助与刺激辅助
- “突变”的童年|语言丧失、情绪崩溃,我的孩子怎么了?
- 生而自闭症,我一样优秀
- 自闭症儿童教育机构
- 10个锻炼自闭症儿童能力的有趣的活动
科普指南
- 一文讲清楚:感觉统合的理论、应用、影响、评估、治疗以及常用训练活动
- 让VB-MAPP告诉你,评估报告如何解读及撰写(超详细步骤)
- 严肃科普 | 7个常见的心理健康误区,你踩雷了吗?
- ADHD上课的7种隐藏表现,90%的老师家长会忽略
- 言语治疗目标到底怎么定?CCC-SLP帮你整理好了,构音、表达、理解、口吃一应俱全!
- 纯干货|这7个构音训练方法,能轻松搞定孩子说话不清楚难题
- 如何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这7个治疗方法建议收藏照着做
- 大运动不能判断感统能力!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的3个特征,提供干预新思路
- 画一个钟,就能测试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含步骤+计分参考)
- 敲打头部、咬手、旋转、舔东西……面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我们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