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成长之家 >成长案例 >孤独症 >查看详情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儿童孤独症案例2

来源:北大医疗脑健康官网     
2019年05月10日
3438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推荐儿童孤独症案例2:星星,男,1岁7个月(为了保护患儿及家长隐私,以下案例中的人物均使用化名。)星星出生后不久就令全家人头疼,新生儿期就非常爱哭,饿了哭得更厉害,但有时明明刚吃饱,还是哭,尤其半夜总是哭个没完,吵得全家不得安宁。无论如何抱着哄,都无济于事。有几次哭得很厉害,妈妈以为他是身体不舒服生病了,不会表达,全家人半夜开车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没有发现任何生理疾病。后来,妈妈干脆每次让星星咬着奶嘴入睡。来医院就诊时,妈妈将星星出生后的日记也带来了。

  3~6个月时,喊星星的名字,星星很少理会。不管妈妈什么时候叫他,他好像从来没有回过头看妈妈也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对父母有一种天然的依恋。6个月以后,星星的脾气很大,特别容易发怒,而且发脾气后很难安抚,尤其夜里有时可以哭一小时以上。妈妈反映,星星“不听话”,不管怎么逗他,他好像从来都是充耳不闻的样子。星星喜欢看窗外,有时候在窗户边,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他总在思考什么事情似的。8个月时,星星喜欢听声音、翻书、撕纸。星星喜欢纸屑,看到后会大声尖叫,拿着看半天,如获珍宝。10个月左右,星星喜欢看缝隙、广告牌。到商场后,他总是能很敏感地关注到安全出口的标志。他喜欢看告示牌,好像认识字的样子,总能在那儿看半天,妈妈把他抱走时,他就会哭闹。1岁2个月时,如果家里来了小伙伴,星星也很少关注小朋友,喜欢一个人自己玩,小朋友凑到他跟前,他也不理人。妈妈的同事开玩笑说他很傲气,对周围环境毫不理会。1岁3个月,星星学会走路,妈妈发现每次上街心公园,他一定要走右边的路,如果不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他就会哭个不停。妈妈开始还认为他的记忆好得出奇,尤其是记忆路线。星星都1岁6个多月了,还不会说话,连爸爸妈妈也不会叫,最多能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

  星星17个月的时候,妈妈看他一直不会说话,就带着他来找专家看,妈妈对照着检查量表,才发现星星的上述表现很不正常。鉴于上述表现,专家给出了“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专家点评:

  1.在大运动功能及手部动作方面发育的情况:星星在8个月时可以翻书、撕纸,早于普通同龄儿童;在1岁3个月时,学会走路,大运动发育情况正常。

  2.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发育的情况:

  (1)语言方面:1岁6个多月仍不会说话,连爸爸妈妈也不会叫,最多就是有时候能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

  (2)交流方面:星星“不听话”,对别人的逗弄充耳不闻。

  3.根据ICD-10做出诊断:

  (1)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或损害,选择性社会依恋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不足:对妈妈呼唤自己没有反应,对父母没有天然的依恋。

  (2)社会交往能力实质性异常:a.不能恰当地应用眼对眼注视、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来调节社会交往,如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对其他小朋友很少有关注;b.(尽管有充分的机会)不能发展与其智龄相适应的同伴关系,用来共同分享兴趣、活动与情感,如喜欢自己玩即使其他小朋友有与其交往的意愿,也没有反应;c.缺乏社会性情感的相互交流,表现为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偏颇或有缺损,或不能依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行为,如脾气很大,特别容易发怒,而且发脾气后很难安抚。

  (3)交流能力有实质性异常,口语发育延迟或缺如:1岁6个月还只能发无意义的声音。

  (4)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之中,感兴趣的内容异常:喜欢长时间看窗外,关注小纸屑、缝隙、广告牌等,要按照固定的路线走路。

  综上所述,医生给出了“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护理干预方案建议:很多儿童是由于父母发现其“不会说话”而就诊的。然而回顾孩子之前的情况时,实际上有很多情况是属于“交流”方面的问题,“兴趣习惯的刻板和异常”问题。所以,利用好孩子的发育日记,也是帮助家长早期发现该障碍的一种好方法。(图片来自网站)

0

精选活动

阅读排行

科普指南

成长热线 HOT LINE

400-081-2698

北京北大医疗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Address: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98号北大科技大厦5层

Tel:400-081-2698

Email:jiangchundi.njk@jtmail.founder.com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地址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