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感官刺激——晃手同时嘴里发出声音


姓名:帅帅 性别:男 年龄:4岁
行为描述:帅帅每天和妈妈坐地铁到培训机构上课,从家到机构一共有五站地,全程需要20分钟左右。每天坐地铁时,帅帅都会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伸出右手在眼前晃来晁去,并且嘴里发出连续的“吧吧吧”的声音。通过一周的数据收集发现,这种行为从他坐上地铁开始直到下车为止,发生频率平均为10次。
功能假设:老师对帅帅的这种行为进行了功能分析,假设帅帅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伸出右手,在眼前晃来晃去,并发出连续的“吧吧吧”的声音的前提是他在地铁里无所事事,其强化物是引起家人的关注或自我刺激。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当帅帅在地铁里出现上述问题行为时,妈妈马上给予其关注,但是帅帅的问题行为仍然存在。此外,妈妈反映,帅帅出现这种行为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或者环境,而且每次都表现为自娱自乐。由此可以推断,自我刺激是此问题行为的强化物。
解决方案:
1.帅帅的行为表现是一种视觉上的自我刺激。通过他妈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帅帅最喜欢的活动是用水彩笔绘画。因此老师建议妈妈在出门之前带好水彩笔和图画本,坐上地铁后就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对帅帅说“我们一起来画画吧”“画一个地铁吧”。通过绘画行为的介入,我们发现帅帅在乘坐地铁时出现的问题行为减少了,发生频率下降了5次。因此,为了让帅帅能安静地乘坐地铁,只要上述问题行为的发生次数的频率下降5次,就给予帅帅强化。以此为起点,逐步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
2.提前和帅帅约定,只要他在乘坐地铁期间晃手,并发出声音的行为只出现了3次,下车后就可以得到他最爱吃的彩虹糖。也就是说,我们给了帅帅3次发生问题行为的机会。如果他的问题行为的出现次数超过了3次,下车后就得不到奖励。同时,在地铁上用一张纸来记的发生。便在格子里打一个 “×”,通过视觉提示告知儿童次数,帮助他自我管理。当儿童能做到时,可以把约定次数减少到2次,逐步改善,直到问题行为不再出现。
3.自我刺激这一强化物不容易消退,所以在干预的时候,要逐步减少儿童自我刺激的频率,并且找到相应的替代行为,按照一定计划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文章摘自《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案例分析》
精选活动
-
><
阅读排行
-
1
-
2
- 面对孤独症,我到底需要什么?
- 反应辅助与刺激辅助
- “突变”的童年|语言丧失、情绪崩溃,我的孩子怎么了?
- 生而自闭症,我一样优秀
- 自闭症儿童教育机构
- 10个锻炼自闭症儿童能力的有趣的活动
科普指南
- 一文讲清楚:感觉统合的理论、应用、影响、评估、治疗以及常用训练活动
- 让VB-MAPP告诉你,评估报告如何解读及撰写(超详细步骤)
- 严肃科普 | 7个常见的心理健康误区,你踩雷了吗?
- ADHD上课的7种隐藏表现,90%的老师家长会忽略
- 言语治疗目标到底怎么定?CCC-SLP帮你整理好了,构音、表达、理解、口吃一应俱全!
- 纯干货|这7个构音训练方法,能轻松搞定孩子说话不清楚难题
- 如何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这7个治疗方法建议收藏照着做
- 大运动不能判断感统能力!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的3个特征,提供干预新思路
- 画一个钟,就能测试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含步骤+计分参考)
- 敲打头部、咬手、旋转、舔东西……面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我们可以做什么?